深圳保险律师网
首页 团队律师 诉讼费速算 留言咨询
资讯导航
 
首页 >> 法制新闻 >> 内容详情法制新闻

新兴网络诈骗!“代理退保”套路多

发布时间:2022/4/22 点击次数:311 打印 字体大小: 返回

来源:金融投资报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喷涌式出现了各类电信诈骗招数,其中存在一类易让消费者轻易上钩的诈骗手段——“代理退保”。网络上,承诺为其提供帮助或诱导信贷服务消费者对包括但不限于合法经营的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进行投诉或全权代理投诉,以此获得“退保”、“退费”等款项,并从中牟利的公司或个人。


此类公司和个人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平台等发布信息,称可帮助信贷服务消费者成功投诉,要求信贷服务消费者提供借款金额、身份证、银行卡、家庭住址、照片等个人重要信息或资料,向信贷服务消费者收取“咨询费”、“手续费”,代为向监管部门或对应保险公司、金融机构进行投诉或指导投诉,甚至为实现上述目的,诱导信贷服务消费者虚构事实,伪造证据资料。


黑色产业链屡禁不绝已成保险业、金融业毒瘤


“全额退保,不成功不收费、专业维权、法务援助、正规渠道”等等这些字眼,可以在抖音、微信朋友圈、小红书、淘宝,甚至火车站、高速车站小广告上都能看到关于“代理退保”的宣传。


“代理退保”这条黑色产业链一直屡禁不绝。一些个人或组织声称可以“全额退保退息”,怂恿、诱导消费者进行恶意投诉、非事实投诉,从退保费用中谋取大额利益。


中国银保监会各地银保监局早已发布了公告提示消费者《关于防范“代理退保”骗局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别着了“代理退保”的道。


“代理退保”产业链已成为保险业、金融业的一颗毒瘤,不仅扰乱金融公司的正常经营秩序,更损害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时不慎自食苦果的案例屡见不鲜。21年重庆银保监局发文真实案例“王某”落入“代理退保”骗局的案例。


20年,一起“代理退保”被法院判刑。广东省开平市人民法院审理判决一起退保黑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嫌疑人与其犯罪团伙在没有保险从业资质的情况下,非法盗取消费者参保信息,并自称是保险公司售后人员,诱导消费者办理减保、退保,并推荐保险产品,涉案金额超6000万元,同时,经调查发现嫌疑人手中拥有超千条客户信息,涉及客户800余人。


据了解,被告凡某以维权之名唆使、诱导张某等6人向保险公司发起退保,并从中收取保费的30%作为报酬。接着又捏造称:收取的部分报酬可以从保险公司退回。在“连环套”诱骗之下,受害者张某等6人最终被其骗取财物1.99万元。


判决书显示,凡某以非法方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三万四千元。


这已经不是第一起因为“代理退保”触犯了法律而被判刑的案例了。


四川某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等5家关联公司,通过会员制收取1288元和4988元会员费,配送投诉实操视频,专人指导投诉,获得让利优惠后再收取一定比例提佣。


该公司在应用市场的关联APP(含收费项目)下载用户近万人(截止8月3日已在华为市场下架)。被骗客户在聚投诉等平台上举报被该公司欺骗钱财达58件。


运作模式:该公司以传销式收取会费,大肆传播恶意逃废债的视频,并诱导、教唆信贷服务消费者向金融公司及其合作方、监管部门、法院等提起投诉、诉讼,且存在误导客户获得借款后恶意拖欠还款的情况。诱导的同时收取代理投诉手续费。若后续指导/代理实际投诉未果,亦不会退还已收费用,侵害客户利益,已引发大量客户不满,存在虚假宣传、诈骗等嫌疑。


警方收到群众报案后正式立案,前往黑产四川总部实地取证,动员多名受骗客户配合搜证,联合办案打击,已将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抓捕归案。


“代理退保”套路多察觉风险要及时


此类公司首先会通过打广告、买信息等方式,在各大网络平台搜集投保信息,搜集信息渠道包括微信朋友圈、专用微信群、抖音、淘宝、小红书,百度贴吧(退保吧/保险吧等)、财商训练营、招募广告,以及非法买到的个人信息。然后,此类公司会冒充金融机构身份接触客户,例如自称某金融公司内部人员,通常为该客户对应投保金融公司,承诺可以为其办理全额退保。接触客户后,会以“全额退”为幌子怂恿退保,包括了解投保经过,完善信息,找准产品漏洞,怂恿退保,承诺全额退等。


在与客户签署代理退保协议,并通常收取10%的定金后,他们会切断客户与保险公司的联系,包括指导客户取证,要求客户配合去保险公司修改联系方式,甚至有代理直接控制客户手机号、银行卡,阻断客户与保险公司的联系。退保到手后,代理通常会收取退保金30%的报酬。但收代理费并不是结束,他们还会通过对客户收入状况的了解,推荐新保险产品,或者其他投资理财、借贷产品,再一次收取保险公司或其他机构的佣金。在业务价值开发完成后,还会将客户信息再次转卖给下一家。


信贷服务消费者与所谓“代理投诉”的机构或个人合作,存在的风险包括个人信息资料泄露、经济损失等风险。消费者将借款金额、身份证、银行卡号、业务合同与单证、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相关照片等信息或资料提供给这类机构或个人,存在个人信息资料泄露及被非法利用的风险。“代理投诉”的机构和个人除收取一定比例的“咨询费”、手续费”外,还有可能通过掌握信贷服务消费者的银行卡账户而截留侵占资金。


此外,消费者面临的风险还包括个人信用受损和法律风险。信贷服务消费者轻信“代理投诉”机构和个人的教唆,采取暂停或拒绝还款等行动的,很可能因信贷逾期而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导致个人信用受损。而消费者如果受人教唆或指使,为达到减免、退费目的而虚构事实,编造理由,伪造证据资料,甚至违法干扰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存在违法犯罪的风险。


为切实维护广大信贷服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广大消费者应当提高个人自我保护与信息安全意识,不随意向他人泄露个人信息,如遇不法分子窃取或非法利用个人信息、利用投诉进行诈骗以及遭受不法分子威胁、恐吓等,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其次,应认真对待合同签署过程。信贷服务消费者办理业务时,要仔细了解业务流程及操作提示,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告知事项等相关内容,切勿随意输入个人信息,盲目点击确认或签名,确认签名后,即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注重个人征信,不做“老赖”。依法严厉打击金融诈骗、恶意逃债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贷款逾期会录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并对个人日常活动产生一定限制和影响,为此提醒信贷消费者务必注重个人征信,避免逾期影响。


正确理解信贷服务领域的国家政策,依法维权。依法成立的各类信贷服务机构,其业务合同受国家法律保护,业务行为受监管部门监管。信贷服务消费者如认为相关服务机构违法违规,应当依法举报或投诉,拒绝与以牟利为目的的所谓“代理投诉”机构和个人合作。如发生争议或纠纷,信贷服务消费者可通过人民调解、法院诉讼等方式依法解决。













本文标题:新兴网络诈骗!“代理退保”套路多
本文关键词:暂无关键词
本文链接:http://www.mslaw0755.com/artcile/1049.html
上一篇: 保险·名词解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15年12月14日
下一篇: 广东法院诉讼服务网
中国律师网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深圳律师协会网 |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 广东法院网 | 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 | 中财讯 | 深圳婚姻律师在线 |
Copyright © 2009-2025深圳保险律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址:www.mslaw0755.com 技术支持:阔步网络